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

益模小博士:「從工廠自動化到管理自動化」


人類從開始工作以來便不斷努力地想把部分勞力負擔轉移給機械。如某些滑輪、絞盤與起重機等器具的遺跡甚至可追溯到西元前3000年。工業革命時發明了蒸氣火車頭,以機械動力取代了大量的人力、獸力,而廣泛應用機械化與初步將機械併入作業系統則直到18世紀工業革命後終於實現。

一、二次世界大戰,各國紛紛投入軍備競賽,使得各國之間大量研究機械加工的精密度與標準化,而當初這些加工機器就是現今自動化機械的前身,爾後日本將機械應用於生產、製造民生產品上,並融入對電子與光電產品的控制、溝通,提昇了機器的靈活性並創造了大量的效益。

管理過工廠的人都知道工廠自動化(FA)的重要性,它的目的不僅在節省人力更在提升品質,以「車修」為例,從傳統的手搖式加工到CNC自動化,工人只需要做簡單的放置與取出的動作,其他的流程全由電腦自動處理、控制,這對於人員的經驗、體力與技能的要求大幅下降,安全性大幅提高,在工人的選擇上也不再需要受到性別的限制、就業意願相對提昇、產能增加,對於企業的管理產生了莫大的好處。

管理自動化的道理與工廠自動化一模一樣。自動化是將知識與技能包在一起的實體物(自動化的裝置或者是機器),來達到自動化的目的。自動化也就是標準化與智能化,他降低了人員體力與技能的需求,提升了成本的效益,確保了品質。

傳統的管理靠管理制度,也就是政策與流程來落實,有「有效性」的考慮。ERP解決了效率的問題,管理制度的優劣,則決定了有效性的問題,然而管理制度能夠落實嗎?這就牽涉到非常複雜的人性與能力的考慮了。一個總經理或者是經理能不能有效的來落實管理制度,這有能力上的考量。所以對不對靠制度,而制度能不能落實牽涉到人性與能力。任何高明的人都有時間與精力上的限制。更不要說許多企業幹部還有Know-How不足的問題,因此不管管理幹部的忠誠度、聰明才智與努力程度的高低程度如何,良好的管理工具勢不可免。

 如同,車床的機器加了一個NC的裝置就能夠大幅提高效率、降低學習門檻、節省成本、確保品質。在管理上,有沒有一種東西加上去,就可以讓管理變得很容易呢?良好的管理工具可以將管理的要求裝載進來,預先管理與控制,讓時效性或有效性的問題迎刃而解。到底是什麼管理工具有這樣的能力呢?益模將這樣的機制稱為管理自動化(MASManagement Automation System),將這樣的工具稱為管理建構器(MA Builder),也就是融合WFBIEPIT工具,並將MA Builder加上益模所整理出的產業、管理知識以及Know-How的應用,建構出管理自動化應用(MAAManagement Automation Application)的服務內容。

FA是經由各個部分點點滴滴的應用累積起來的,例如車床、銑床、沖床、研磨自動化、自動打包系統、自動送料系統等等,而最終希望達到全廠自動化的目標,MASFA一樣,透過各個階段不同內容的管理自動化應用,最終也是希望達到全企業管理高度自動化的目標。
管理自動化的應用,包括但不限於以下範圍:
1.預算體系自動化
2.組織體系自動化
3.管理模式體系自動化
A、政策制定流程:將現有的政策參數加以說明,整理為文章。經過政策制定流程,政策參數自動確定,不允許任何未經流程簽核的人為手動修改,達到了「強制執行」的目的。
B、協定制定流程:
  例如:簽核流程自動化
C、標準作業制定流程
4.效益管理報送體系自動化:
例如:現場單位、財務單位、業務單位每週、每月、每季、每年各要報送哪些資料,比較預算目標與實績的差異,差異部分說明原因,未來該如何變更控制。報送的數據直接從ERP撈出,不准手動作業,層層上報到決策單位,而總經理每三個月需報送一次到董事會,以進行相關決策事項。
5.人員能力培訓與考核體系自動化
例如:針對各級人員,規範出哪些是共同管理項目、哪些是專業特殊項目,每一年應參加又實際參加多少訓練課程,訂定出體系,以表單流程來控制、瞭解。
6.供應鏈管理自動化
無論是客戶或公司內部都需要知道完整的訂單管理(Order Management)包括核發、傳送,狀況(已進料、無驗收、已驗收、請款、開票等),把這樣的作業以MAB來協助建置,變成是管理自動化的應用(MA Application)。例如:發PO,請客戶在WEB上進入PO系統,確認並回答;當要出貨時,事先通知相關部門備倉、品管;結算的應付帳款通知,包括哪些已請款、哪些未請款;委外廠商與客戶的通知都可以自動化,將來擴大了更可以做CPFR(協同規劃管理機制)。
7.遠端辦公室(Remote Office)的管理自動化
例如:例外管理、緊急採購、遠端辦公室監控的需求等等。
8.車輛調度的管理自動化

9.會議室管理自動化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