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

【EMO文章】人力資源觀念的更新_理論中缺失的一環2/4


人力資源觀念的更新_理論中缺失的一環2/4

蓋洛普先生把人定義成三種類型,分別是導引者、管理者、專業人士,上述這三種人是完全不一樣的,一個管理者是不是導引者?不一定,管理者會有領導行為,但他與蓋洛普先生定義的導引者不是同一回事,也就是,完全不同的類型。

「導引者」是帶領眾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,他不需要看到眾人的差異性,他需要看到大家的共同意願,這才是領引者(導引者)。

而「管理者」要看到大家的差異性,看到每個人的特點,加以發揮,實現滿意的績效。管理者對於公司的未來要走到哪裡去,他不需要關心,這是他上面的導引者(領引者)決定的,他要做的,是把每位部屬的特色加以發揮,缺點加以互補(因為缺點是改不了的)。

請問你們同不同意蓋洛普先生的假設:「人的缺點是改不了的?」
我們想想,什麼是缺點呢?

心理特性做負面的發揮就是缺點,心理特性做正面的發揮就是優點。
比方,我在教室裡無法好好學習,這是缺點還是特點?是特點。因為學習有三種方式,一種是從書本上學,一種是由實踐中學,還有一種是由觀察中學。

由於一個人的特點在16歲以後無法改變,所以假如一個人在工作上有了缺點,而能夠通過學習加以改變,試問,這是不是一個錯誤的假設?

所以,傳統觀念中的人力資源,不管一個人的差異,也不管一個人的天賦,直接就去建好一個模式,然後假設所有人都可以透過學習學到該職位所需的所有能力,這個假設根本就不會成立。

換言之,假若一個人的特性是不可改變的,那麼,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要想辦法讓一個人的工作和他的特性相吻合,而如果一個人的特性對他的工作來說是缺點時,那就需要進行「互補」的動作,這就說明團隊非常重要。

比方說,如果一個人很難面對陌生人,你非要讓他去做業務,為了讓他做好就去改造他,這豈不是浪費麼?
這是傳統人力資源的重大錯誤假設,是人力浪費的重大來源。

如果這個假設是錯誤的話,那麼,傳統人力資源的第二個假設也是錯誤的,是什麼?績效考核的做法。

現在的企業,普遍都在使用績效評估,去收集員工的優點、缺點,做得都蠻客觀的,結論也都對,但是,請問有什麼用呢?


比方說您評估了一番,說我適合做業務,但我現在做的是後勤工作,工作時,整天也見不了幾個陌生人,然後你就說我的缺點怎麼怎麼樣,你為什麼不把我的特點加以發揮,變成優點,非要讓我的特點變成缺點呢?但我已經超過16歲了,改不掉了,你說我的特點是缺點,果然就是缺點,然後修理我一頓,要我改,請問這有什麼用?

這個前提根本就是假設錯誤。

再比如,如果企業裡一個人有銷售的特性,公司的產品也有競爭力,他賣得不錯,那就讓他發揮好了,還需要通過評估(績效考核)去告訴他,他本身有什麼缺點麼?況且,一個人有什麼特點,還需要通過什麼績效評估才知道麼?評估(強加個人的看法在對方身上)不是每天都在發生的嗎?

好,假如蓋洛普先生的理論是正確的,那麼,傳統人力資源的組織、效益管理、薪資、獎懲,都是錯誤的,您同不同意?
這是不得了的挑戰。

這個理論,加上精神力量的理論(本篇不談),再加上我們對專業能力的理解,綜合起來就得到一個概念,管理者的領導行為,就是在做工作設計的時候,要將每個人的特點和職位相符合,然後透過團隊的互補來彌補可能的缺點。這是管理者的領導行為。
資料來源:益模管理技術()公司
相關連結:益模管理技術()公司facebook專頁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